用户运营有哪些技巧?

用户运营的关键点,在于理解用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,并且在每个阶段采取对应措施实现业务价值。

传统理解的获客、拉新或者市场营销,关注点比较偏向于新用户,我们希望源源不断地有新用户进来;真正做用户增长,其实是把促活动作拓宽到整个的用户生命周期里。

一种产品或者服务,有四种类型的用户:

潜在用户 —— 他们有潜力成为健康活跃用户,但是目前没有养成付费使用习惯,也没有付费或者变现贡献。如果一名用户下载了 App 或者、注册了帐号,但是还没有养成定期登录使用的习惯,也没有下过一单,那么依然属于潜在用户范畴。

健康活跃用户 —— 这是最理想的用户的状态,他们有规律地使用产品,定期登陆,定期使用,他们一般来说有付费行为,或者间接地对你的产品有变现的贡献,例如深度浏览内容,从而促进广告收入提升。

流失风险用户 —— 这类用户曾经处于健康活跃用户的状态,但是目前不那么活跃了。

流失用户 —— 这里用户彻底地流失掉了,他们可能已经停止活跃,已经不来你的网站,不来你的APP,也没有在付费的行为了。

为什么要去清晰地定义这四类用户呢?在这里以 Tinder 的例子来说明。

Tinder是全球最大的约会和陌生人交友类的APP,相当于国内的陌陌、探探。Tinder对上述四类用户进行了非常明确的定义,它是如此描述四类用户的:

潜在用户:具体指的是每天活跃的Tinder的免费用户。他们是使用这个产品的,每天可能收到一两个点赞,但也就仅此而已了,并没有进行付费行为。从付费的角度来看,他们依然属于「潜在用户」。

健康活跃用户:这类用户指的是付费订阅者,并且是活跃的付费订阅者。Tinder对于健康活跃用户定义是非常严格的,首先要加入月费或者年费计划的,第二还要持续使用、持续登录,同时你每天至少有一两个配对,也就是可以通过这款 app 成功交友。只有用户符合了这样一个状态,Tinder才把他定义为一个健康活跃用户。

如果用户未能达到上述状态,在 Tinder 的观念中,就已经属于流失风险用户了。他可能还是在付费订阅,但是没有登录APP了,或者虽然付费了但没有实现配对,Tinder都把这种用户归到流失风险用户里面。为什么呢?因为只要没有配对,就意味着 Tinder 没有为用户完成产品的使命,没有给用户创造价值,此时,用户可能就有流失的风险了

为什么要执着于用户类型的定义呢?道理很简单:

如果不了解一件事情·,就没法去管理它,也很难去改善它。我们经常说这个用户状态很好、我们的用户很健康,可是,到底什么是健康?当你能够像Tinder这样实实在在地用数据指标把它描述出来,你就能真真正正地去衡量用户是不是健康,了解健康用户的比例,甚至对应到人采取运营策略。

理解用户的定义,也有助于面向不同阶段的用户,设定更加科学具体的目标。

在用户生命周期中,最理想的阶段就是健康活跃用户的阶段,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用户达到健康活跃用户的状态,这是非常重要的目标,这是第一个。

第二个目标,希望用户在健康活跃的状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。只有用户长期维持在这个状态,我们才能去变现。

第三个目标是,及时发现流失风险用户,并作出干预,不让他真正流失掉。如果他真正流失掉了,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运营动作,把他召回到我们的产品里面来。

市面上,不少游戏公司非常善于管理用户生命周期。

以某枪战游戏举例,它在用户的四个活跃阶段里,都使用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策略:

对于潜在用户,通过精准拉新、新手关怀等等方式,让他们尽快地转变为健康活跃用户;

对于健康活跃用户,则多去设计各种个性化的任务,向用户展示更多的产品功能,加强产品的社交属性,提高用户的活跃度;

如果用户有流失风险,则应当做一些防流失干预的动作,例如通过推送通知、短信召回等方式,提供额外的福利吸引用户继续使用。如果用户真正流失掉,这款游戏也会设计一些相应的运营活动,送出各类道具,刺激用户回到游戏里面来。

归根结底,做用户运营,其实就是在做 LTV(Life time value),用户生命周期价值。LTV 无非就是两点:

第一,希望用户在我们产品里面的时间足够长,这就是 Life time;

第二,希望在特定时间段里面,我们能够在他身上进行变现,给他提供价值,同时我们也能够获得商业价值,这就是 value。 如果用户还没进到健康活跃状态,没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让他进到这样一个状态里面,其实这个就是增长全用户生命周期底层的一个逻辑。

另外,如果您想更加系统的掌握用户拉新、用户留存、用户增长等必备技能,可以点击下方的参考链接学习【用户运营体系课】:↓

本文为@运营喵原创,运营喵专栏作者

(0)
运营喵的头像运营喵官方
上一篇 23小时前
下一篇 22小时前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公众号
公众号
返回顶部
VIP会员畅学全站课程,点击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