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私域卖家装服务,如何做到单项目GMV破1000万?

常人提起家装,只以为它很乱,很传统。

在私域卖家装服务,如何做到单项目GMV破1000万?

的确,如你所想,它是一个传统行业,且具备三个特征:高客单、重体验、低频次。

乱,也是一个关键词。常年下来的野蛮生长,信息的不透明,品牌多且杂,这让很多用户觉得头皮发麻,无从下手。就像我们的客户所言:看了100多万字的家装攻略,也无济于事,该被套路的始终是逃不掉。

关于行业,我就不过多说了,还是把重点放在“社群和家装行业的碰撞”。

在过去的12个月里,我们把社区团这个框架应用在家装赛道,通过13个项目的运转,还是摸到了一些门路,也踩过一些坑。所以,我会从5个维度来谈谈,包括社群运营、IP搭建、选品、营销以及转化(偏活动)。

01、社群:成体系,可复制

对于社群运营来讲,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,我们的社群能解决什么问题?

要想清楚这个问题,第一步就得了解自己,它包含团队DNA,业务方向。比如我们的业务是家装,我们这个群提供的所有服务肯定是围绕“家”这个词。

了解自己,认清自己之后,我们要走的第二步就是了解用户,找到他们在“装修”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痛点。两者相碰撞,我们是否能真的解决这个点。

聊完这两个前提,我们继续往下聊。

在2021年,社群不是一个陌生的词,它已经是一个做运营的同学必须理解的词,但对于家装行业的从业者来说,可能很多人还停留在做社群不就是拉个微信群吗。

我就不普及这个概念了,直接说一下社群的三种类型:传播型、服务型和产品型。不同类型的社群,侧重点不一样,用户群体也不一样。

根据我们自身的业务模型,我把我们的社群定义为“产品和服务”混搭型:基于会员+社区团,以IP为信任纽带,围绕用户的时间周期,给用户提供我们所具备的服务以及产品,比如,家装、除醛和验房等。

在这里,你要记住一句话:社群一定是基于产品,这个产品可以是人、服务和货。这里的思考逻辑,用做产品的思维来运营社群。

围绕这个核心点,我们再来扩散,如何搭建自己的社群模型。

这里有一个思考模型,我想大伙应该都听过----漏斗模型。

很多人将其用在了数据分析,营销,我用它来搭建了我们自己的社群模型:以综合交流群为基建,社区和会员服务群为中层,社区合伙人服务群为顶层。

因为不是所有社群都适合做生意的,尤其是高客单值的产品or服务。

在综合服务群里,我只做IP露出,影响力覆盖,不提任何卖货的事。

搞明白了每个群的定位,我们接着就是把自己运营SOP梳理总结出来,把所有事项精确到24小时里该做什么,谁来做。

在私域卖家装服务,如何做到单项目GMV破1000万?

把社群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走一遍,ABtest去验证你的思路,然后快速复盘并且迭代,最终形成SOP,这样才能复制。

02、IP:先交朋友,再卖货

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:做社群就是维护关系。

我个人真有体会,而且在我们社群有这句话的完整演绎。在做某个项目时,某两个品牌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也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。

A品牌,每天在群说的最多的是我们品牌如何牛逼,我们的产品如何好;

B品牌,每天在群里做的最多的事是陪群里的人聊天,以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。用户在说游戏,他就组局和用户一起玩;用户说今天路过那,B说的是到我店里看看产品呀;而A会说来我这坐一坐,喝个咖啡打个游戏。

显然,群里的用户对B的感受更好,因为他们有共同兴趣。当然你也不必群内每个用户都跟你有共同兴趣,只要能把握住某几个人即可。

结果,这个项目B的签单量是60+,B只有个位数。作为流量和组织方,我们其实挺冤,做不好,B肯定会出去说闲话,但A做的好,也只能换一句:他们还行的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一直扮演着劝说,并让A做出改变,但于事无补。对于他而言,我来这里就是卖货的,交什么朋友。

所以,通过13个项目的运营,以及和100多个品牌的合作,我们总结出的7个字:

先交朋友,再卖货。

哪位要说了,你不是讲IP吗?对,我是在讲IP。我把每个品牌的项目经理都视为群内的1个小IP,帮助他们去树立人设,比如10年设计师阿伟、床垫老司机陈总。

为了让群内的用户快速记住他们,我们测试过很多方式,并且用在不同的人身上。

比如某个品牌的老板,他是一个10年以上的设计师,现在自己出来创业,我们给他的人设定位是:一个不怎么会聊天但很会设计的创业小弟,先来做服务。

社群生意,它是一个熟人生意,先有信任基础,再有成交。

03、选品:按需所选,别瞎来

作为一个业主服务平台,你的选品逻辑只有四个字:按需所选。

在家装行业,有一个很重要的词“预算”,这就决定了你在该项目要选怎样的品牌。

比如说,通过用户调查,你发现这个项目的预算范围是6-8万,你就得按照这个范围来选品,不然就会让你难受。

所以,我们的选品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来选,在做每个项目之前,我们固定的一件事就是针对这个项目做一遍用户调研,他们喜欢什么、看过什么以及打算花多少钱。

即便他们喜欢的品牌,有些目前不跟我们合作,我们也会找到替代者,实在找不到那也不会硬拉一个过来。要记住强扭的瓜不甜,虽然有时候解渴。

04、营销:要有仪式,但不玩套路

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自我矛盾的点。

其实不然,用户愿意为仪式感买单。虽然套路也能让人冲动消费,但它不持久。我们每个项目的运营周期大概28天,在这个过程中,你的套路会被用户看穿。

一旦被看穿,你在这个群里的所有动作都将徒劳。这是社群的“魔力”。它可以让你很快的起高楼,也能让你瞬间大厦倾倒。

所以,在社群营销的过程中,要有仪式感,但拒绝套路。这种仪式感,其实是培养用户的一种习惯,是一种陪伴感。这种陪伴感可以降低你和用户之间的陌生度。

比如,每周固定时间送福利;每天固定时间活跃群;在这个群里的用户,除了业主这个共同身份,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“小白”,在装修这个领域。

经过28天的陪伴,他们因为我们变成了“大能”,在这种信任值的作用下,你再回到生意场,我想应该不会做差。

05、转化:线上+线下,双拳出击

前文提到过,家装这个赛道有三大特征:高客单、低频次、重体验。

这也意味着,你的转化路径也得根据这个来设置。

于是,我们所设置的路径为:线上锁客--门店体验--活动转化。

所以,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,我们给每个B端设定的一个数据漏斗:微信量→门店邀约→品牌KOC→活动邀约→转化。

微信量,可以理解为流量,你在这个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有多少业主主动加你。在整个项目运营过程中,我们会把品牌每一步的动作拆解,并记录数据,最后复盘。

在私域卖家装服务,如何做到单项目GMV破1000万?

炒群,是线上的主要动作,但别轻视它,可不是简单的活跃。每一次露出你都得达成某个目的,比如增加微信量、品牌曝光…所以,它值得你去精心准备。

我们将整个项目运营拆为4个周期,每个周期7天,每个周期都会有核心要做的事。

在私域卖家装服务,如何做到单项目GMV破1000万?

这一套流程设计,最核心的点在两个:体验官(KOC)+人设搭建。

人设是基础,它是你在这个小区能做好的第一要素。

比如,我们在做某个项目,有一个软装品牌,从昵称设计开始就让人记忆深刻。他的昵称,品牌+老k。经过和老K的细聊详谈,以及它品牌自身的一些特殊点,我们将其的人设定为,一个懂设计且热心肠的大男孩。

他在社群里做的一些细小动作,比如经常去该项目的现场,给小区业主拍拍“家”的进度,群里用户对窗帘、软装搭配的一些问题,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出来解答,自己答不了的,他也会@群内的其他品牌。

这样既能收到用户的好感,也能收到其他品牌的好感。

这项目中,专业卖窗帘的就他,其他品牌有的客户,可以推给他。光这个项目,我们了解的到某个品牌就给他推了8单左右,整个项目他们做了60多单,客单值4万+,总GMV大概在240+万。

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例,但其实在我们13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,每个项目都有品牌是因为人设树立的好,获得了好的成绩。

当然,所有的这些建立在两个基础上,产品过硬+服务过硬。

小结

从2020年11月开始到2021年12月,我们累计运作了13个项目,每个项目的均Gmv在500万+,最高的单个项目做了1800万+,覆盖该小区20%的用户。

最大的感受就是,社群它是一个熟人生意。

模式高大上,不如把每个细节做到正确,并不需要做到100分,只要保持每个执行动作不变形,就可以。

模式会变,但你将其拆解出来,每个动作其实都是你日常都会接触到的,没有什么高科技,无非考验的是团队的执行力。

对于C端用户而言,模式不值钱,服务才值钱。

对于B端用户,模式是框架,落地才是王道。

每个项目不追求所有品牌能做好,但可以用一套完整的执行流程,让他们拿到符合他们预期的结果。

本文为@木青原创,运营喵专栏作者。

(1)
木青的头像木青专栏作者
上一篇 2022-02-21 14:28
下一篇 2022-02-22 17:08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公众号
公众号
返回顶部
运营喵VIP会员,畅学全部课程,点击查看 >